終于有一個專家敢說實話了:中國老百姓的負擔太重了!

終于有一個接地氣的專家說實話了:中國的老百姓負擔太重了。

大家好,我是傻姐美食,早些年,專家這個稱謂代表著權威和話語權,是老百姓眼中最應該受尊重和信任的。然而現在專家這個詞卻成了好多人反感的對象,甚至還被網友戲稱為「磚家」。當然這也不能怪老百姓,完全就是「幾顆老鼠屎,壞了一鍋粥 」。就像說起買房:「現在買不起的時候你就多買兩套」,這些所謂專家明明同大家一樣生活在地球上、生活在中國,然而說出來的話卻好像是剛從外星球到來的新新人類,其荒唐程度連小學生都會無語。也不怪好些網友都在網上評論「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了」。

最近一個專家的言論也上了熱搜,只不過這次不是那些「站著說話不腰疼」的言論,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立場為老百姓發聲的專家。中國社科院專家李揚分析消費問題時提出:中國的消費水平上不來的根本原因是老百姓的收入不增長,收入上不來,消費從何而來?另外中國老百姓負債太高了。確實如此,這幾年疫情的原因讓老百姓收入大幅度減少,但是負擔卻依舊還在,目前老百姓主要有四方面壓力很高,導致生活艱難。

一、住房負擔

在很多人眼中,住房是安身立命的根本。如今的社會只有有了房子,才能談接下來的孩子結婚,才能談下一代的教育問題。而高額的房價也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,于是在房地產市場的催生下就有了房貸,近幾年車貸也應運而生,這應該是家庭里占比比較大的負債。

二、教育負擔

雖說如今孩子們都享受九年義務教育,在學校期間確實沒什麼花銷,但是「苦什麼不能苦孩子」,首先幼兒園的花費就是不小的開銷,除此之外,誰都不想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,于是各種卷,甚至從還沒上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報興趣班、學習班了。一直到上大學期間,這著實不是小的開銷。

三、醫療負擔

所謂專家曾經說過:「中國不是看病難看病貴,恰恰相反中國看病太便利太便宜,造成各大醫院的擁堵,建議漲價提高就醫費用。」這讓很多人恨得咬牙切齒,于是很爽的一個消息就是他坐捷運被一位大媽打了。人吃五谷雜糧,避免不了會生病,但是如今小小的感冒有時都可能需要幾百上千才能看好,更不要說再大些的病癥。為治病傾家蕩產的豈在少數?

四、就業負擔

這幾年受大環境影響,就業壓力格外大。一些私營企業、服務行業等受到疫情沖擊,難以為繼,致使大量人員失業。前幾年火爆的房地產行業如今也不復往日盛況,教育培訓機構大量裁員,工廠訂單的大量減少也讓工人人均工資減少很多。如今大學畢業生也是卷了又卷,那麼多人求一個職位,只能是不停的考證,以增加職場競爭力。同時,延遲退休又給他們雪上加霜,致使想走的走不了,想進的進不去。

消費水平不需要刺激,老百姓手中有充足的可調配的錢了,自然就會去消費。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懂人間疾苦的專家提些真正好的建議,解決一下這些困難。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,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,我們明天見,拜拜。

(盼盼)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