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能力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卻是懂得規矩,否則能力就會成為一把「雙刃劍」。
很多人新到一個單位,或者新接觸一個領導,總想迅速展示能力、表現自己,吸引領導和同事的關注。但是,他們不明白的是,有能力、干勁足雖然是好事,但謀事成事也是要講究方法、策略和技巧的,否則很容易陷入南轅北轍的糟糕境地。
記住,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漸進,都需要順應人性的特點和規律,一上來就放「王炸」的人,一上來就亮出「底牌」的人,很容易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。
01 不要隨便承攬別人的工作或責任
一般來說,不做或者盡量少做工作范疇之外的事情,不要隨便承攬別人的工作和責任。
多做事確實能夠證明一個人的能力,但多做事也是需要保持限度的,這個限度就是分清楚份內和份外之事。
我參加工作多年,得到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,工作還真不是干得越多就越好,工作只是創造價值的一種手段而已,保持合理限度最為重要。
不干工作完全躺平,這種人肯定是不被需要的;但是,過于承攬工作也是需要防范的,你的責任心應該在你的份內工作上,而不是單位的所有工作上。
貿然承擔別人的工作和責任,有非常明顯的兩大弊端:第一,干好了,工作成績事別人的,跟你沒有關系,沒干好,卻很容易被別人推責甩鍋;第二,你去操心別人的事情,別人不見得會認為你好,甚至還會因為你的越界而對你產生看法。
不是你的工作,你去做了,那別人就會把更多的工作(臟活累活)推給你;不是你的責任,你去承擔了,那別人就會把更多的責任也推給你,誰還會嫌棄自己身上的責任多呢。
這就是「破窗效應」,不是你份內的工作和責任,一定不要輕易妥協,否則麻煩會越來越多。
02 提交工作,也要講究方法和策略
不管在哪里,都存在「能者多勞」的現象,畢竟領導都更傾向于把工作安排給更放心的人。
從領導的角度來說,你工作能力強,辦事又比較靠譜,那他就會出于自己省心省力的目的,而把更多的工作安排給你。如果說承攬更多的工作能夠得到更多的實惠和好處,那倒也還好,可實際中領導手中的資源也就那麼多,干得再多得到的也一樣。
所以,作為下屬就不能盲目地悶著頭干,要主動把控工作節奏,以確保自己不陷入「能者多勞,多勞卻不多得」的尷尬境地。
具體怎麼做呢?我的經驗是,受領工作任務后,要先問清楚標準和截止時間,問清標準和要求,是為了確保思路和方向的正確,避免返工和無用功;而問清截止時間,則是為了把控工作節奏,你完全可以提前把工作干完,等到時機成熟再提交工作。
工作干完了,就提交領導,那領導肯定不會讓你閑著。但如果干完了壓在手中,等到截止時間臨近再提交工作,那就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。這樣,你就主動掌控了你的工作節奏。
不要想著領導會心疼你,領導很多時候是不了解真實情況的,而且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。
03 把控節奏,管理好領導的心理預期
與領導相處,除了需要把控工作節奏(壓節奏)以外,還需要適當管理領導的心理預期。
如果你剛跟領導接觸的時候,就展示出很強的能力和素質,就使出100%的努力,那領導對你的心理預期就很高,這種心理預期一旦提上去了嗎,就很難再降下來。這就好比,領導們往往更接受一個下屬的逐漸變好,而很難接受一個好同志的逐漸變壞。
剛參加工作的時候,我也曾為了展示能力證明自己而加班加點,可後來我稍微回歸正常模式,領導就認為我偷懶了、懈怠了、要批評我了。
這里面還有一個因素,那就是當你還不夠了解領導的時候,不要展示過多能力,假如你的領導是個差勁的領導,只想壓榨你,那你越是展示能力,就越是遭受壓榨。
也就是說,你也要學會給自己留余地,不要把所有的主動權都拱手相讓。
比較有策略的做法是,一開始你要表現得像個普通人,在領導的不斷指導、幫帶下,你展示出了更多的能力和更為全面素質;你要在領導的指導和幫帶下,實現個人的成長進步。
其實,這也是領導的人性,不管誰當領導,誰也都是這樣考慮問題的,所以要循序漸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