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知道,原來汾酒還有「國外版」?而且加量不加價,這是何意?
在白酒中,一直流傳著三不說, 一不說江小白能喝,二不說洋河好喝,三不說玻汾難喝 。
雖說僅僅是酒友們的調侃,但事實上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大家對于 汾酒 的看法,而兼顧口感和性價比的汾酒,直到今天依舊被不少人贊譽為「 百元之內,玻汾無敵 」。
其中最深受大家喜歡的,當屬奪命53— 黃蓋玻汾 。
但最近有不少網友去國外旅游,竟驚奇的發現,原來汾酒還有「 國外版 」,與此同時,更有國人質疑,為何加量不加價?難道酒的品質不一樣嗎?
國外版加量不加價,哪里來的底氣?
酒量規格 :其實國內版的 475ml 只是以前的一種傳統,上世紀人工使用器皿裝流傳下來的,後來汾酒隨著國外市場的開發,為了統一標準,最后定在了 500ml ,所以這里并沒有刻意區別對待的意思。
價格上 :國內白酒會隨著市場的不穩定、釀酒成本等問題,進而 調整 國內版的價格,但出口汾的價格一直以來,相對很 穩定 ,所以才造成了價格差異小的觀感。
既然如此,那麼國內和國外的酒是否是一樣呢?
1.包裝亮點不一樣
國內的黃蓋玻汾和出口汾在包裝上其實差不多,都是簡單的光瓶酒,最大的亮點在于,出口汾上有了一個經典的「 杏花村 」標識,更加突出了自己的文化特色。
而國內的汾酒,因為銷量高,市面上經常會有不少假酒,所以在酒瓶包裝的設計上,會盡可能的增加一些防偽標志。
例如 瓶底的編碼 就很講究,只有開頭是 FJ 的字樣才是正品,而且必須是大寫,一旦發現是別的字母,妥投的假酒無疑。
此外值得一提的是,瓶蓋和瓶身的交界處,有一個鐳射的「 汾 」字,上半部在瓶蓋,下半部在酒身,想要模仿實屬不易。
2.口感上各有千秋
黃蓋玻汾 :之所以有奪命53的稱號,主要在于度數高達53度,但入口的感覺并沒有很嗆,反而更加 輕柔干凈 ,酒體也很純凈,是很多老酒友的心頭愛。
出口汾 :既然是出口,一來務必要遵守國外的烈酒標準,需要進一步降低酒體中的醛類物質,口感上變得更加 柔和。
二來要根據國外人的口味進行創新,在配方上適當增加了豌豆的比例,進而 減輕了沉悶感 。
總而言之,二者的口感各有千秋,也不必非得糾結哪一款更好喝,合適才更重要,大家根據自己的口味去進行選擇即可,要是最近想換換香型嘗試一下的話,不妨看看筆者最近常喝的這2款,都是100純糧食釀,好喝還不貴。
風云醬父
這款大曲坤沙醬酒,執行了GB/T26760優級標準,和茅台還頗有淵源,釀造人 李長壽 先生,正是 茅台老廠長李興發 唯一的兒子。
上世紀,茅台的釀酒工藝以及設備等,還不像今天這般完善,酒質上也出現了不穩的現象,供應也會受到影響,而李興發作為廠長經過反復試驗總結出的 醬香酒三大典型體 ,正好使得難題迎刃而解。
正因如此,李興發至今被稱之為醬香之父,享受著 國家特殊津貼 待遇。
幾十年過去了,李長壽繼承父志,運用李氏茅酒秘方以及3大典型體特釀此酒。
堅持使用當地優質的 紅纓子高粱 ,淀粉含量高且耐蒸煮,釀出的酒很醇香,并且搭配礦物質豐富的赤水河水,165道工序層層把關。
最后基酒還要經過 5年的窖藏 ,加入保存了 12年的老酒 勾調,酒體更為醇厚細膩。
酒體微黃透亮,入口 醬香十足 ,甘潤適口,還有一股清新果香縈繞在口腔內,令人沉醉,而且不會有任何的辛辣感,整體給人的舒適度很高。
古井貢酒 年份原漿
這款酒來自安徽,貴為 八大名酒 之一,無論是品質還是包裝,都深受酒友們青睞。
釀造歷時悠久,工藝皆傳于古酒,堅持使用優質五谷,搭配桃花春曲,四季流轉,方能濃香美酒。
酒體風格很有自己的特色,有一股濃郁的 窖泥味 ,整體的糧食香氣也較為濃郁,喝的過程還是很舒適的。瓶身以 龍 作為點綴,深色為主,顯得大氣上檔次,很有韻味。